将门之下,必有将类-国民党军队系统高级将领人物关系乐昌国民党将领

重点聚焦 2024-05-09 21:50:22 71666

中华民国的将门之下军队系统纷繁复杂,历经孙中山领导的将类级将将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民国家军队、国民政府时期的党军队系国家军队编制(国民政府所辖军队,1925年称国民革命军)。统高即使到了国民革命军时代,领人由于地方派系军阀的物关存在,私授军衔、系乐军衔高配与国家军队叙衔不统一的昌国情况一直无法避免。西北马步芳的民党儿子马继援16岁授少将,22岁当军长。将门之下力主川军出川抗日的将类级将将领刘湘死后,为了能够安抚川军以及刘湘的国民家属,蒋介石特别授予了刘湘的党军队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少将军衔。军队系统里不乏父子、统高兄弟同宗家族、姻亲裙带关系,各领一方势力,良莠不齐。有李忍涛中将之辈为抗日殉国,也有军中大佬的子侄投敌叛国。辑录成篇,供诸友一观。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蒋介石之长子。

将门之下,必有将类-国民党军队系统高级将领人物关系乐昌国民党将领

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陈诚之子陈履安也曾在台湾担任过“国防部部长”,属于不在部队任职无军衔的几个特例。

蒋纬国(1916年10月6日—1997年9月23日)幼名建镐,号念堂,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毕业于东吴大学,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台湾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1997年9月23日在中国台湾去世,享年81岁。

蒋孝先(1900—1936),浙江奉化人,蒋介石之堂侄孙。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曾参加北伐。北伐成功后,任南京宪兵第四团团长,后改任宪兵第三团团长,驻扎北平。1933年升任北平宪兵副司令,1935年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任第三组组长,成为蒋介石的侍卫长,1936年10月5日晋升为少将。1936年12月12日,蒋孝先在西安事变中被杀。后追赠陆军中将。

蒋国涛(1901—)字孝宗,浙江奉化人。生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蒋介石之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武汉要塞参谋长。1945年任军事委员会交通巡察处少将副处长。1946年3月春任陇海铁路局警务处处长。1947年在湖南衡阳任粤汉铁路警务处处长。1949年到台湾。

毛邦初(1904—1987),男,汉族,别号信诚,浙江奉化岩头乡岩头村(今属溪口镇)人。毛邦初乃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亲侄子。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叛乱。次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副总指挥、空军第1路司令及航空署署长、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国民党空军中将军衔。后来定居美国洛杉矶,1987年去世,享年83岁。

何绍周(1902年—1980年11月6日),贵州兴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1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0期毕业。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八军军长、云南警备总司令、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兼第四十九军军长,贵州省绥靖公署副主任、川黔边绥靖公署主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在第八军军长任内,指挥松山战役获胜,获青天白日勋章。何绍周系何应钦二哥何应禄之子,人称“侄帅”。七十年代随妻女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1980年9月6日,因高血压病发作,从楼上摔倒下来,脑溢血中风。送到医院后不治逝世于纽约。

王文彦(1902—195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别号人俊,贵州兴义县景家屯人。黔军少帅王文华堂弟,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夫人王文湘胞弟。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四十七军一0四师师长,第七十六军副军长兼西安警备司令,军政部第八补训处处长。1942年后任第八十军军长,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先后参加徐州会战、竹口会战、豫南会战诸役。1946年任整编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49年任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部员等。1956年退役。

海竞强(1906-1985),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的外甥。早年加入新桂系军队,历任第十五军交通队长、副官,连长,少校团附,中校参谋,上校团长。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学习。1946年5月起任整编第四十六师副师长兼第一八八旅旅长。1947年2月莱芜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49年4月因为和谈顺利,由黄绍竑带返南京。1949年5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少将高参,8月任第五十六军副军长,兼衡阳新兵训练处处长,9月任桂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1949年冬辞职,往台湾居住。1985年1月13日病逝于台北。

陶一珊

字延基,江苏江宁人,1906年生。先后毕业于东南大学预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国防大学联合作战研究班结业。曾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1952年10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后历任台湾省警务处处长兼警察学校校长,台湾银行顾问等职。1978年3月5日在台北病逝。陶一珊之子陶鸿杰是顾祝同的女婿,两人为儿女亲家。

赵锡田(1902~?)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别字介人,江苏连水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外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三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军第三师副师长、师长、第三十六师师长。1944年6月任第一〇〇军副军长。1945年2月任第十军军长。先后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及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其中以常德攻坚战和衡阳保卫战战功显著,所率第三师和第十军是蒋系中央军中能攻善守的著名抗日部队。1946年初起任整编第三师师长。1946年9月6日,所部被晋冀鲁豫野战军于定陶战役中全歼被俘,不久获释。1948年出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王连庆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号璧如,别字野如,江苏涟水人。顾祝同外甥。1919年曾任中南机器建筑公司监工委员。1920年加入沪军,为传令兵、副排长。1923年到广东,投效粤军东路讨贼军,任排长、司务长。1924年春由王柏龄、顾祝同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参加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随军北伐。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后任第九十四师师长,第十四军副军长。1946年退役,后曾任国防部部附。1949年8月27日在香港发表起义通电并署名,后留居香港。

项致庄(1894—1946),189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陈果夫外甥。1914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1916年夏毕业。后南下广州,参加北伐,任教导第一师炮兵团长、国民政府警卫军炮兵旅少将旅长等职。1942年叛投汪伪政权当了汉奸,1943年10月10日授为汪伪陆军中将。曾任伪浙江省省长兼民政厅厅长、杭州绥靖公署主任、浙江省保安司令。第十二军军长,伪国民政府委员、伪江苏省长。抗战胜利后,项致庄被国民政府逮捕,以汉奸罪被判处死刑,1946年11月26日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俞济时(1904-1990),字良桢,浙江奉化人。陆军上将俞飞鹏之侄。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32年被委任为第八十八师师长,旋即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自2月20日至22日,多次挫败日军的猖狂进攻,激战中腹部曾受重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后升任第三十六军团军团长,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十六军军长及浙江沿海军事总指挥。1942年改任蒋介石的侍卫长。1945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局长。1948年5月任总统府第三局中将局长。1949年2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后去中国台湾。

1956年卸侍卫长之职,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

刘夷(1904-),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别字定一,江西吉安人,刘峙之侄。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第五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连、营长,第二师团长,独立第十四旅旅长,1931年任独立第三十二旅旅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处长。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作战中被日军俘虏,后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总队长,汪伪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兼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团团长。还兼任汪伪参赞武官公署中将参赞武官和汪伪中央警卫旅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获释往香港定居,后返回江西定居。

李忍涛(1904—1944),汉族,云南鹤庆人,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中国化学兵创始人。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防化学兵队少将队长。

父亲叫李实为,是名副其实的党国大佬。李实为原是前清举人,被公费派往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反当“白眼狼”为大清“掘墓”。辛亥革命后,他出任广东督军府中将参谋长,后任广东代省长。

1944年李忍涛赴印度视察中国远征军防化学兵部回国时遭日军暗杀,所乘飞机被日军击落牺牲。1946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追赠李忍涛为陆军中将。

陈翰誉

又名陈欣庸.国民党元老陈树人之侄.(陈树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23年曾任国民党本部党务部部长兼广东省政务厅厅长,丹青名家)。

广东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许崇智行营任参谋.参加了讨桂作战.1924年任广东省警卫军第3团团长兼黄埔学校教育长.1925年9月出任军委会工兵监.1928年11月出任白崇禧部参谋长.参加反蒋.1933年被陈济棠秘密杀害。

张广居

又名张天民,1919年出生,国民党少将军衔。河南新安人,张钫之子。1949年10月任豫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副参谋长兼警卫旅旅长,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起义。1955年任甘肃省参事室参事。1957年被划为“右派”劳改,1963年以“反革命糾合罪”被捕入狱,1970年3月被错杀,后平反。

张钫,字伯英,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人,国民党元老,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陕军第二镇统制、师长。抗日战争爆发,任第一战区预备总指挥、军事参议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张钫在四川率部起义。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

孙子坤(1905~1947)又名新驹。陕西咸宁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孙蔚如之侄。

孙蔚如(1896-1979年)曾任国民党六届中央执行委员,陕西省主席,他本是杨虎城的两大心腹将领之一。西安事变后,冯钦哉随蒋,杨虎城出国,他就成为陕军的主帅。是抗战时的第四集团军司令,以坚守中条山出名,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最后官至第六战区上将司令长官。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二战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孙子坤历任第十七路军第十七师手枪营营长,1934年任第三十八军补充团团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孙拥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配合孔从洲部接管、查封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宪兵营、公安局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期,蒋介石公开排斥异己,1946年5月15日,整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孔从洲和孙子坤通电起义,被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和保安团包围,孙率一支小部队与围堵之敌激战两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押往南京,1947年11月29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杭毅(1894年-1981年),名劲夫,号芑荪。海宁长安镇人。杭辛斋之侄。

他的叔父叫杭辛斋,也是革命大佬。杭辛斋为清光绪十五年该县县试第一,次年进北京国子监,后考入同文馆,弃科举,习新学。中国第一张民办报纸《国闻报》就是他与严复、夏曾佑等人创办的,因为鼓吹变法维新,他曾两次被光绪帝密旨召见,并赐“言满天下”象牙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他认为清廷已不可救药,转而加入孙中山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为此,他又坐过清廷的大牢。辛亥革命时,杭州新军举行起义,旗营5000清兵企图负隅顽抗,一身侠胆的杭辛斋只身入营说服他们投降,使得全城光复;1912年春当选为国会众议员。

1915年,袁世凯筹备称帝,杭辛斋坚决反对,再次被送进大狱,直到袁世凯死后才恢复自由。不久他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护法运动,出席国会非常会议,被推举为惩戒委员。1921年,他受孙中山委派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随后参加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幕时,当选为一大代表的他因病却没能参加会议,大会还在进行之中,他竟于24日在上海病逝。消息传出后,国民党一大会议特致电哀悼,孙中山派人将他的灵柩由专车护送回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杭毅到上海参加沪军北伐敢死队。南北议和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次革命时,离校赴湖南参加讨袁。1931年初,奉派赴日本考察警政。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参议。1943年调任陕西军管区少将参谋长。1946年8月退役,回长安家乡定居。

甘成城

号志雄,广西容县人。桂系将领夏威的外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5期毕业。1946年6月授少将,任整编第46师175旅旅长,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被俘。获释后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广西新兵训练处副处长,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投诚。

万式炯(1905-1991),号敬章,乳名承祖,苗族。原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是他的姑父。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十三绥靖区兵团副司令兼暂一军军长、滇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官兼贵州安龙指挥部指挥官。1949年12月,先在广西旧州与张光炜滇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共同领导第四十六、四十八两个师起义;后在贵州安龙单独领导指挥部直属部队及第二三四师起义,又写信争取旧部、铜仁军区保安司令欧阳性成率部起义,归向人民。

此后,万被任命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并被选为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民革贵州省第四届常委、顾问。1991年,万式炯因病去世。

区寿年(1902—1957)字介眉,广东罗定人。国民党陆军上将蔡廷锴的外甥。1931年升任粤军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1932年在淞沪抗战中区寿年坚决抗敌,勇敢善战,受到各界和舆论的赞扬,国民政府亦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卢沟桥事变后,区寿年所部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国共内战时,他担任整编后的中将兵团司令,于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被粟裕所部所俘。1950年被释。1954年被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翌年任市政协常委。后病逝于广州。

周嘉彬(1900——)号尚文,云南昆明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的女婿。早年服役于军中,后由张治中送德国学习,于德国警察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抗日战争期间任暂编第五十二师师长兼兰州警备司令。1945年6月28日授少将衔。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八十军副军长。1949年任第一二〇军军长,驻甘肃高台、酒泉一带,是年9月22日兵败,乘飞机离酒泉抵渝。同年秋由重庆转赴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部附。1950年由海外回国,后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吉星文(1908年-1958年8月23日),字绍武,乳名黑星,河南扶沟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之为人,当兵报效祖国。

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累升至营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团长。1936年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指挥第29军219团在卢沟桥抗击日军二十余日,开始中国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改任第77师37旅长。1949年渡台。1955年任澎湖防卫副司令。1958年晋升中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1958年8月23日,于金门炮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中阵亡。

李觉(1900—1987),1900年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军阀何键的女婿。

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曾任国民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

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议,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缵绪(1886—1960),字治易,四川西充人,1904年入顺庆中学,与刘湘、杨森是同学;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毕业后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军政生涯。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抗战初期担任四川省主席;在抗战中恳请赴前线指挥战斗,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继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诸多军政要职。1949年12月25日率部起义,促使四川和平解放。1956年因企图越境,被捕归案,1960年病死狱中。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四川西充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四十四军中将军长,1948年11月18日,王泽浚部在淮海战役的碾庄包围圈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王泽浚被生擒,先后在临沂、益都、苏州、禹城、济南、北京等地关押改造。其血债累累……应判处死刑。但在关押期间,认罪伏法,改判死缓。病死于北京秦城监狱。

戴藏宜(1915—1951),谱名戴善武,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人,上海大同大学肄业,军统局长戴笠之子,1940年加入军统,1944年任军统局少将专员、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议、江山雨农中学校长;戴笠坠机身亡之后,戴藏宜调任京沪杭铁路警备处处长;1949年被捕,1951年被处决。

余汉谋(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夫人上官德贤为上官云相(国民党陆军中将)胞妹。

宋哲元之子宋华玉的夫人孙幼茹为孙连仲次女。

顾清选(1885-1941)浙江诸暨人。国民党员。黄埔军校高级编译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女儿顾竹筠婚配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熊式辉。

周凤岐,字恭先,浙江长兴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与国民党陆军上将郭忏是连襟。

早年经秋瑾介绍曾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加入国民党。1927年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抗战爆发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38年3月7日,被暗杀于上海。

郭寄峤(1902-1998),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季峤,合肥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防务部门部长。女儿郭婉华,女婿是郝柏村(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外孙郝龙斌现为台湾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方鼎英(1888—1976),号伯雄,湖南新化人,国民革命军中将,著名的抗日将领。长女方定孝婚配贺衷寒(黄埔三杰之一,陆军中将)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进行诸多军事教育改革,替北伐军提供了无数精兵。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率部在东北坚决抵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热心于两岸统一,1976年在长沙去世。

张克瑶(1883-1938),字瑜珊,安徽省寿州(今寿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陆军中将。女婿是刘峙的长子刘涤寰。

清光绪九年(1883)生。早年入私塾读书,曾取附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山东选派入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学习。光绪三十年(1904)11月毕业,后分配到第五镇任职,历任第十协帮带官、管带官。

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克瑶在山东响应。1925年4月1日,临时执政府复任其为山东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2月,部队扩编为直鲁联军鲁军第六十七师,张克瑶任第五军副军长兼第六十七师师长、陆军上将,驻山东。

1926年12月,任直鲁联军第一路副总指挥。1927年2月1日,特任将军府克威将军,加入北伐军。5月14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第二师师长。

1930年3月17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9月9日,免职。11月13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后任驻豫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中将总参议。1936年1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克瑶曾经在安徽组织民军,抗击日军。1938年1月25日,因胃癌在香港病逝,终年55岁。

曾粤汉(1889-1949),广东蕉岭县新铺镇长江乡高墩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两个妹妹曾广瑜、曾广仙是胡琏的夫人。

先后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南京陆军大学。曾任新编第十二师师长、第七十军参谋长,第九战区司令部高参室副主任、中将军法执行官,陆军总司令军法处军法监察官等职。

华心权(1919-)陕西商州人。原属杨虎城西北军,后入胡宗南部。曾任陆军特种作战司令官、台湾警备司令、联勤副总司令等职。与高吉人(陆军中将)是连襟。

汪云翔(1886-1958),号紫渊,四川简阳人。川军抗日将领,四川省第一任主席刘文辉所在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参谋长。1948年1月26日因抗战有功被国民党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川军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王铭章将军为儿女亲家。

李弥(1902年~1973年3月10日),男,汉族,字炳仁,号文卿,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国民党军陆军中将(病逝后追晋二级上将),第三任夫人龙慧娱是龙云的侄女。

香翰屏(1890-1978),广东合浦县人(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国民大会广东代表。历任军长,第四路军副总司令,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1946年7月27日,香翰屏正式退役。全国解放在即,举家移居香港,后经商。

李宗仁孙女李玛茜嫁给香翰屏军长的公子。

孙渡(1895年5月5日-1967年4月),字志舟,云南陆凉(今云南陆良)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昆明分校)第十六期,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名将。夫人唐芸赓(唐芸庚),唐继尧四妹。

刘文岛(国民党陆军上将)长子刘共孚,与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张笃伦(国民党陆军中将)之孙女张第结婚成家。

陈策(1893年–1949年),字筹硕,广东(今属海南)文昌人,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海军中广东舰队的名将。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抗战时负伤截断一腿,有“独脚将军”之称。日军攻陷香港时,陈策带领数十名英军成功突围,获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

陈琼蕙是陈策的长女,女婿伍庆培的父亲伍朝枢,曾与陈策同在孙中山麾下共事,其祖父伍廷芳更是孙中山国民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

张岚峰字腾霄。河南柘城人。归德府柘城(今河南商丘柘城)人。冯玉祥的外甥女婿。

1922年考入冯玉祥部学兵团,毕业后参加西北军。1926年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回国。曾任冯玉祥部炮兵团团长、军官学校校长。1931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经济,后参加日本特务组织。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后,投拜华北日军头目,被派为“豫东招抚使”、伪军军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蒋介石收编,任命为国民党军第三路军中将总司令,大汉奸摇身一变成为国军高级将领。1947年1月所部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鲁西南地区,被俘。1952年2月20日在北京战犯管理处病死。

谷正伦(1889年-1953年),字纪常,贵州安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中将军衔。谷正伦主持成立宪兵司令部,因此,有“现代中国宪兵之父”之称。谷正伦的两位胞弟谷正纲、谷正鼎,都是国民党的政治人物。

国民党陆军上将陈诚的夫人为国民党军政元老谭延闿三女谭祥。

唐家兄弟

唐生智(1889年—1971年),字孟潇,乳名祥生,信佛后法名法智,号曼德,湖南东安人,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入湖南陆军。1937年,临危受命,指挥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决定回东安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培养抗日救亡英才。

1949年4月底,在湖南组织“和平自救”运动,促使程潜、陈明仁下定和平起义决心。全国解放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71年,因旧病复发,于长沙逝世。

唐生明(1906年10月10日—1987年10月24日),字季澧,湖南省东安县人,原长沙警备区代理司令、国民党中将。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胞弟。

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长沙警备副司令、代司令,常德桃源警备司令等职。1940年秋,奉蒋介石之命打入汪精卫汉奸政权,以设法掩护在上海、南京活动的军统特务和竭力限制江南新四军的发展。曾任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清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军务处处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部员、总统府中将参军、第一兵团中将副司令官。

1949年8月,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活动。11月,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任副司令员。旋赴香港经商1956年由香港回北京,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薛家兄弟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薛仲述(1906.6.6-1996.12.13)广东乐昌人,陆军中将。陆军上将薛岳之弟,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步兵科、法国航空学校、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九战区参谋处长、特务旅旅长等职。1949年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第四军副军长。1950年5月到台湾,任台湾当局防务主管部门中将部附、高参。后弃官营商。

薛叔达(1909~1998)国民党陆军中将。原名如双,又名仰骠,字叔达。1948年任第六十二军副师长。后任广东保安第五师少将师长、暂六军军长。1950年5月,随军退居台湾,后移居加拿大。1998年逝世,终年89岁。

薛季良(1911-)原名薛仰谦,字平宇。薛季良是薛岳的五弟,他和老四薛叔达的早年戎马轨迹几乎相同。两人一同考入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2期,又一同进入陆军步兵学校第3期,毕业后和老四又一同在第4军当见习排长。后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

1949年10月为暂编第6军少将副军长兼暂编第17师师长。两个月后,暂17师被并入第59师,薛季良被调任第4军少将参谋长兼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学生教导团教育长。撤逃台湾后,被缩编为第4师。薛季良就这样在当了7个月的将军后,又降成了上校。于1952年10月退役,他是以陆军步兵上校的级别退役的。

退役后,薛季良带着家人移居美国旧金山安度余生。

薛仰宗(1899-1954)又名仰忠,字叔达,广东乐昌人。薛岳弟。广东黄埔陆军学校、南京中央步兵学校第三期、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炮科毕业。曾任广东保安司令部第三师师长,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中将高参。1954年在台湾病逝。

薛纯武(1904~1982),少将。字蔚然,乐昌县九峰小坪石湾子村人。青年时期参加国民革命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因作战受伤返回乐昌。民国37年(1948)4月,晋升国民党陆军少将衔。解放前夕,曾任湖南省临武县县长、乐昌县县长等职。1949年11月,与龚楚一起率部向人民政府投诚。后旅居台湾。1982年于台湾逝世,终年78岁。

薛仰仁,字号不详,少将。

薛仰周,字号不详,上校。

薛仰圣,字号不详,上校。

薛仰华,字号不详,上校。

薛仰明,字号不详,上校。

薛仰茂,字号不详,上校【堂弟】。

薛仰森,字号不详,上校【族弟,健在】

薛诚义,其名不详【字诚义】,中将。

薛坚励,其名不详【字坚励】,中将。

韩德勤、韩德考兄弟

韩德勤(1892年10月8日-1988年8月15日),字楚箴,江苏泗阳县洋河镇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

抗战期间任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参与徐州会战、策应武汉会战、参加冬季攻势等,又与进入其防区的新四军发生多次冲突。1949年1月任南京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时年3月退往台北。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1953年退役。

韩德考(1906-)韩德勤三弟

江苏泗阳县三区洋河镇人.中央军校六期、陆大特四期、印度兰姆加军官战术训练班毕业。1926年参加国民党部队,历任少校区队长、中央军校三分校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三战区司令部高参、副师长、第28军少将参谋长、徐州“剿总”高参兼尉官收训队和士兵补训队大队长等职。1949年1月淮海战役被俘。1975年3月19日获特赦,后任贵阳市政协常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郑介民、郑挺锋、郑庭笈兄弟

郑介民(1897年9月18日—1959年12月11日),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广东文昌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5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毕业后在蒋介石侍从室从事情报工作。1932年任参谋本部上校参谋,为戴笠助手。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防部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国共和谈时,任军调处国民政府代表。1947年1月任国防部常务次长。1949年逃往台湾后,历任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国家安全局”局长等职。

郑挺锋(1905-1961.4.19),一作挺峰,又名庭烽,号耀台,海南省文昌县宝芳乡下水村人。黄埔军校4期步科毕业,郑介民上将之二弟,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台湾“预备训练司令部”副司令,1961年4月19日在台北逝世。

郑庭笈(1905—1996年),字竹斋,号重生,汉族,海南省文昌县人。郑介民堂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五期毕业曾任陆军荣誉第一师第四团团长、二零零师少将步兵指挥官、第五集团军机械化四十师师长、云南昆明机场守备司令、新编第六军副军长兼八十九师师长、四十九军中将军长。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抗日名将,主要成就为率部击毙日本“钢军”将领中村正雄、海南三郑。1996年6月9日在北京病逝。

刘汝明、刘汝珍兄弟

刘汝明(1895-1975),字子亮,河北献县人,西北军将领。1911年入北洋军左路备补军中当兵。1916-1930年间,追随冯玉祥参加直奉战争、北京政变、中原大战等。中原大战后所部为张学良改编,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参加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1944年晋升上将军衔。日本投降后在河南许昌受降,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期间多次受到解放军打击,1949年10月败退金门,后去台湾。1975年4月28日于台北病逝。

刘铁军(1916~)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步科毕业。河北献县人,刘汝明之子。陆军大学第十九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八军排长、连长、特务团营长、副团长、团长。1949年春任第六十八军一一九师副师长、代师长。同年10月在厦门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获释后到台湾、任第五十一师少将师长。1967年任第二军副军长。1971年退役。

刘汝珍(1904一),字子瑞,河北省献县人。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二期毕业。刘汝明之弟。历任冯玉祥西北军中下级军官。1944年继其兄任六十八军军长,隶孙连仲第六战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整编为六十八师,刘任师长。隶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驻防鲁西地区。1948年秋,该部又改为六十八军,刘又任军长,隶刘汝明第八兵团,曾随其兄北上增援杜聿明部,旋因败局已定,又随军缩回淮南。1949年,任刘汝明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六十八军军长。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下,担任铜陵至九江段防卫。是年4月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后,刘率部南逃于江西祁门地区被歼。旋率残部逃金门。后转台湾省。

胡景铎(1914~1977),陕西富平人。景铎兄弟姊妹九个。长兄胡景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

1921年在立诚中学上学,接受进步思想,参加爱国活动。1935年在洛阳军官学校受训,毕业后率部参加华北抗战。抗战胜利后,担任陕北保安部副指挥,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习仲勋等策划下,率部在横山起义,任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师长。胡景铎历任榆横行政区政务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天水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1977年7月6日病逝。

胡景翼二弟胡景瑗,仗义疏财。曾任樊钟秀部师长,后来,回乡闲居。曾资助过贺龙。

胡景铨(1897—1979)字玉衡,俗称”胡三”,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胡家兄弟六人:胡景翼、胡景瑗、胡景铨、胡景宏、胡景通、胡景铎。胡景铨早年随胡景翼从军,十七岁时由井勿幕、宋向辰介绍加入同盟会,自民国七年起,先后任靖国军第四路排长、营长,陕西陆军第一师营附,国民二军第十团团长,国民二军成立后任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25年4月,胡景翼病逝。任国民二军第一师代师长兼第一旅旅长。

胡景通(1910--1998)少将。号逵生,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胡景翼之五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陕北保安指挥所少将指挥官,1949年6月任第22军副军长兼86师师长,9月19日随董其武将军在绥远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议,陕西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民革第五、六届中央常委和陕西省省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65年4月,陕西省政协错误地将胡景通、张镜白、张之因列为"反革命集团"首犯,将三人逮捕关押。1998年9月1日在西安病逝。

文强(1907年—2001年10月22日),号念观,文天祥23世孙,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原国民党中将、原全国政协委员。

文中侠

黄埔军校14期毕业,文强三弟,少将军衔.曾任台湾反攻大陆少将副总大队长.

王俊(1894—1976)别名钦宠.字达天.号履明.王毅之兄

广东澄迈(今属海南)县人.河北清河陆军第1预备学校.日本士官学校中国队14期工科.日本陆军大学5期,任过黄埔军校地形教官北伐期间曾任第21师少将副师长.1930年主持筹办南京中央步兵学校、历任教育长.校长.抗战期间曾任第12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国民政府军令部次长.军训部次长等职.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衔.1949年去台湾.1976年3月22日在台北病逝.

王毅(1900—1948)

广东澄迈(今属海南)任元乡人.字任之.名钦隽.王俊胞弟.西江讲武堂.黄埔军校1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陆大将官班二期毕业。1932年任蒋介石侍从副官.1936年12月授陆军少将.任广东绥署参议.1945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7年任军委会华北战地视察组长.中将监督官.1948年冬赴海南任第64军副军长.12月30日途经舟山群岛时遇难。

安恩溥(1894—1965),云南省镇雄县人,青年时期投笔从戎,参加护国军,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逐步成为滇军高级将领,先后在滇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抗战期间,转战湘鄂赣,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又驻守南滇与日寇抗衡。此后,放弃行武生涯开始从政。1949年12月9日在云南起义,1965年12月25日在昆明病逝,终年71岁。

安纯三(1906年-1951年),别号德纲,1906年生于彝族地主家庭,系原国民党六十军军长安恩溥之胞弟。

曾任暂二十师师长、云南省第1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2月9日,卢汉通电和平起义,安纯三、龙绳曾也响应起义。安纯三宣布起义后,被卢汉委为“东昭警备司令部”司令。后佣兵反叛,匪帮被解放军击溃后,被迫于1950年12月26日向人民政府投案自首,1951年死于狱中。

刘茂恩(公元1898—1983年),字书霖。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将领。字书霖。河南巩县人。1915年入北京模范团当学兵。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后入其胞兄刘镇华(陕西军阀)镇嵩军任连、营、团长,参加胡憨战争。1927年刘部编入冯玉祥部,任军长。次年随冯同奉军作战。1930年蒋冯阎大战时,叛冯投蒋。1934年率部截击方志敏领导的中共北上抗日先遣队,后入川追击红军。抗战爆发后,率部赴山西前线,参加忻口、中条山战役,任集团军总司令。1944-1948年任河南省主席。1946年后指挥所部同解放军作战。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81年病死于台北。

田泽孚(1905--1966),田颂尧之弟。第29军军事政治学校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警卫旅旅长,1932年任第29军特务司令,1933年任第29军3师9旅旅长,参加围剿川陕红军,1949年12月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第3纵队司令,12月24日在四川温江起义。

邓亚民(1915--2006)少将。四川营山人,邓锡侯之子。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成都市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2006年10月27日在成都病逝。

陶晋初,字震豫,号孝刚,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正月生于宁乡县南郊曲尺塘。

1921年参加湘军,任工兵营文书。后任国民革命军师部参谋。1930年赴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军事班学习。1932年回国。8月,就读于南京陆军大学。1935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37年任第8师参谋处长。卢沟桥事变后,第八师奉命南调,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后任第一战区将校训练班少将教官。1941年任第11集团军副参谋长。1948年,陶晋初应堂兄陶峙岳之邀,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49年,协助陶峙岳力主和平起义。起义后任二十二兵团参谋长,部队屯垦初期,他和普通战士一道,风餐露宿,开荒造田。1950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参谋长、党委常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副司令员,新中国新疆军垦事业奠基人、创始人之一。

刘文辉家族

刘文辉(1895年1月10日—1976年6月24日),号自乾,四川大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时期西康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刘湘的叔叔。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1949年3月任川康滇黔4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官,12月与邓锡侯、潘文华等率部在四川彭县起义,并策动罗广文等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刘元琮(1909-1951)

四川大邑人.字介缘.刘文辉之侄,第24军军官传习所

1933年任第24军1师2旅旅长.1935年冬任第24军138师6旅旅长.1937年8月任第24军137师少将副师长兼独立团团长.1948年任第24军中将副军长兼137师师长.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雅安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62军186师师长兼川西人民行署委员.1951年3月22日因受批判自杀身亡.1985年予以平反.恢复起义将领身份。

刘文瑄(1911-1996)中将,四川大邑人.字俊琳.刘文辉侄.第24军军政学校.陆大将乙4期国民党军第24军军长.1949年随刘文辉起义.率4万余人在雅安通电起义.后任解放军第62军副军长.西康军区副司令员.西康省民政厅长.四川体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名誉主委.全国政协常委.

刘树成(1885~1973)男,别名元基,四川大邑人。刘文辉堂侄。1952年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川军上校团长,21军少将旅长,新编17师少将师长,四川省政府顾问,重庆行营中将参议,雷、马、屏、峨边区守备司令。1949年率部起义。解放后,任川南行署参事。

伍培英(1908-1968)男,汉族,别名毓铨,四川大邑人,刘文辉女婿。毕业于南京陆军大学。

曾任陆军大学研究员、教官,国民党24军少将参谋长、中将副军长,西昌警备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国大代表。1949年率部起义。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独立师师长,南京军事学院战术、司令部教授会教员、组长,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任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

杨汉烈(1917—1987)四川广安人.号化魂.中央军校16期.杨森次子.

国民党第20军军长、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起义、后任解放军7军17师师长.西北军区参议室副主任、甘肃人民政府参议室副主任.甘肃政协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副主委、西安黄埔同学会副会长.1987年在兰州病逝。

杨汉域(1906―1968)字继超,四川广安县人。杨森之侄。

早年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入川军杨森部,历任连长、团参谋、营长、团长、旅长。参加过历次川军内战。1935年入峨嵋军宫训练团受训,同年11月任第20军第135师中将师长。抗日战争时期,随杨森出川抗战。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及豫湘桂战役等重大战役。1938年11月升任第20军军长。1945年8月率部收复桂林。1947年所部整编为第20师,参加反共内战,主力被人民解放军歼灭。1949年,调任重庆卫戍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同年底在成都起义。1968年病故。

杨干才(1900—1949)原名臣栋,四川广安人。追赠陆军上将,叔祖父是杨森。泸州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混成旅副旅长兼3团团长、134师师长、20军军长、第10兵团司令官等职。国共内战期间,于1949年在芜湖之战中兵败,自杀身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马惇靖(1908-1972)少将.回族.字立青,甘肃河州人.马鸿宾三子。

国民党第81军军长.1949年9月19日率第35师.第394师1万余人在中卫起义,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2军,任军长.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72年10月1日在兰州病逝。

马惇信回族.字养五.马鸿宾之子.

甘肃河州人.陆大将乙4期.1934年任第35师工兵营营长.1948年12月任第81军35师师长.1949年5月任81军副军长.同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副军长.西北独立!师师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参事室副主任.

马奠邦(1908-1995)回族.马鸿宾之婿.

甘肃广河人.曾任第81军暂60师179团团长.1947年被解放军俘获.释放后任整81师暂60旅少将旅长.1948年9月任第81军294师师长.1949年5月任81军35师师长.同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参加起义.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甘肃省政协委员。

马步荣(1912-)字子仁,马鸿逵女婿,夫人马银莲。

1929年后任西宁宁海军银褐马队营长。1933年到宁夏与马步芳堵击孙殿英。马麟任青海省主席后,任骑五军副军长(未就职)1936年还乡。1949年8月临夏解放,马步荣认清形势,归向人民政府。1953年抗美援朝运动中,马步荣踊跃捐献银元1万元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其后,马步荣一家迁居临夏市,马步荣还曾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委员。

龙绳武,彝族。1906年生,云南昭通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王”龙云长子。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法国圣西尔军校骑兵科毕业。1945年12月任第60军副军长(未就职),后任国民政府少将参军;

1949年4月任总统府中将参军,8月随龙云在香港参加起义。后被人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但50年其三弟龙绳曾因武装叛乱,全家老小被云南军区部队击毙在昭通家中,他滞留香港没有到昆明就任.1954年11月赴台湾,接受了蒋介石对他总统府中将参军的任命.在他的晚年中,顶礼膜拜佛门,直至临终。

龙绳祖,国民党陆军中将。彝族,云南昭通人,“云南王”龙云之次子,其长兄为龙绳武。法国圣西尔军校、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9年4月任总统府中将参军,8月随龙云在香港参加起义。后在中国香港居住。

龙绳曾(1907年—1950年),又名禄勋霖,别号绳曾,云南昭通人,彝族,龙云三子。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九期炮兵科,原西南人民革命军尹武纵队司令。

在云南昭通巧家县一带势力颇深,1950年4月2日率部在昆明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1950年6月18日在昭通率部发起叛乱,同日兵败身亡。

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龙云的表弟。原配夫人龙泽清是龙云的胞妹。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

卢浚泉,字子惠,1899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县,是卢汉的叔叔。国民党陆军少将(1948年铨衔)。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黄埔军校轮训班毕业。1979年9月20日在昆明病逝。

龙泽汇(1910年一1991年),云南省昭通炎山乡松乐村彝族,龙云的侄子。龙泽清(卢汉夫人)的弟弟。爱国军人、历任滇军排、连、营长、中央军校第五期昆明分校区队长、第93军师长、军长等职。

云南和平起义后,93军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暂编第13军,龙泽汇任军长兼军政委员会军务处处长。

1955年,龙泽汇转业后,历任云南省林业厅厅长、省体委副主任,当选民革云南省第一至五届副主任委员,第六、七届主任委员,云南省政协第二至五届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鉁(1885-1963)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别号少坡,云南洱源县蓝碧乡人。白族。马金堰长子。1946年11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1949年6月任云南绥靖主任公署总参议。1949年10月移居香港,1963年10月因病在香港逝世。

马瑛,云南大理人,马鉁弟。1949年12月随卢汉在云南起义,时任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1951年因故被捕,1961年特赦,1982年恢复名誉。

马荣凯(1915-1985)是马锳的儿子,193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十一期步兵科。1949年任陆军第七十四军第二六0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12月9日跟随卢汉参加云南起义。1981年6月当选昆明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崟(1899年—1979年),字稚坡,白族,马鉁弟。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原籍云南大理洱源县。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期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侍卫长,1927年任黔北镇安卫戍分区少将司令,1938年8月率陆军新11师出滇与日军作战,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58军新十一师副师长,民国陆军少将。

郭汝栋(1889-1952),四川铜梁县人。重庆府中学堂肄业,加入同盟会,继入敢死队参加辛亥重庆独立。1912年又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38年因病辞职返回四川休养,担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日胜利后,郭汝栋先在重庆居住,后迁往成都暂住。1946年7月31日,郭被授予陆军上将,同时宣布退役。1949年12月底,成都解放。郭改名为“郭浩”,过隐居生活。1952年,郭汝栋在成都病逝。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中共特工,土木系13太保之一,人称郭小鬼,川军军阀郭汝栋堂弟,黄埔5期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了组织联系,脱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抗战时期以出色的参谋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纳为心腹,解放战争期间一年三迁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并重新与中共建立了联系,秘密会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从此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不畏艰险地在国民党心脏部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源源不断地将绝密军事情报提供给中共中央,并在敌人堡垒内部瓦解国民党军队,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屡建奇功。后在宜宾率72军起义。建国后在仍需保密的前提下,并未公开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待遇按投诚将官处理,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改革开放后重新入党。

马步芳(1903年-1975年7月31日),字子香,经名胡塞尼,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

马步青(1901-1977),字子云,回族,临夏县漠泥沟人,为马麒长子,马步芳之兄。早年随父马麒加入宁海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他是国民革命军骑兵第5军军长,第40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步青在台湾历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77年2月9日病逝于台北。

马步瀛,字子洲,马步青,马步芳之弟(同父异母)。马步瀛曾任西宁城防副司令。1949年,马步瀛随马步芳等前往麦加朝觐,马步瀛因中暑去世。

马继援(1921年1月18日-2012年2月27日)出生于甘肃河州,回族人,马步芳长子。1949年5月整第82师恢复为陆军第82军,任军长,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7月27日升任西北军政公署副长官,同年9月赴台湾,后侨居沙特阿拉伯麦加。2012年逝世,终年91岁。

马呈祥(1913—1991),字云章,甘肃省宁夏县人。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马步芳侄子。青海军官教导团、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5师少将师长、骑兵第5军中将军长、整编骑兵第1师师长、新疆骑兵指挥官等职。1950年8月赴台湾,1951年任中国回教协会青年部干事长。1956年任澎湖防卫部副司令,1969年调离。1991年因病逝世。

马元海(1888—1951),字子涵,回族,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人。西北剿匪总部第2防区前敌总指挥,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马步芳表哥。1949年10月在切吉草原率残部投诚。1951年因病逝世。

张学铭(1908—1983),字西卿,辽宁海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东北讲武堂毕业,1928年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建国后,历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顾问,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文革”中遭迫害入狱。1973年平反。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张学铭是公认的美食家,对各大菜系很有研究。

本文地址:http://e.camjlyw.com/html/534a89946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重庆男子昆明杀害一家三口,制造灭门惨案,趁夜色埋尸山上,曾与男死者冒充警察作案,遭处罚产生矛盾云南一家四口灭门云南一家四口灭门

全国第11位!这一重量级名单公布,郑州大学62人上榜!郑州大学藏双全人品郑州大学藏双全人品

梅州日报推出八一特别报道丨三河坝战役精神不朽三河坝战役的意义三河坝战役的意义三河坝战役的意义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行长陈博恺任职资格获批原行长金丽丽到龄退休总部在浙江的银行总部在浙江的银行

印度美女来中国旅游,第3天回国,心里纳闷中国赚钱太容易了!印度人在长沙

外援有伤病,多人重感冒,山东泰山面对三镇有点难,小心冷门三镇泰山头号克星无人问津三镇泰山头号克星无人问津三镇泰山头号克星无人问津

部分有编!快看,镇江又一波招聘信息来啦!镇江微信主管招聘镇江微信主管招聘

关于调整我市公安户政受理点对外服务方式的通告中山入户口咨询服务电话中山入户口咨询服务电话中山入户口咨询服务电话

友情链接